[生物产业]肾癌治疗 进入靶向时代

发布日期:2014-05-22

近年来,肾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出现急剧上升的态势,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国家癌症谱统计显示,肾癌发病率在过去20年间,以平均每年6.5%的速度增长,在泌尿系统肿瘤相关死亡中已经超过膀胱癌位居第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主任周芳坚教授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肾癌的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建议健康人群每年去做一次健康体检,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周芳坚教授指出,肾癌的恶性程度高,发展比较快,在治疗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于肾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一旦出现“三联征”,即血尿、疼痛和肿块时,疾病多进展至晚期。有数据显示,1/3患者在诊断时已有或将发生转移病变。在所有的肾细胞癌患者中,约30%-4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病情晚期。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深受威胁。

因此,对于治疗方式选择至关重要,尤其是晚期肾癌。由于晚期肾癌对放疗、化疗、免疫或激素治疗均不敏感;采用手术切除方式,患者易复发;细胞因子治疗(干扰素)在国际上已经不作为标准治疗方案推荐使用,但由于经济原因,国内大部分患者还在采用。但细胞因子无法直接消灭肿瘤细胞,仅起到调节免疫的作用,副作用比较严重。因此,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简称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中国肾癌诊治指南2013版》建议可接受患者应首选靶向药物治疗。

据《指南》介绍,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首选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发现大部分肾透明细胞癌存在VHL基因的缺失或失活,从而引起HIF基因上调,导致VEGF、PDGF等基因过度表达。这些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有可能是透明型肾细胞癌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基础。作为肾癌治疗领域尤其是晚期肾癌治疗的“新秀”,靶向治疗针对肿瘤发生的生物学机制,不仅可以阻断肿瘤生长所需的血液和营养物质供给从而“饿死”肿瘤,同时具有杀死肿瘤细胞活性的双重作用机制,减少了肾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和精神上的痛苦,为肾癌的治疗带来了明确而深刻的变化。

周芳坚教授表示:“从肾癌靶向药物上市至2012年最新获FDA批准的第二代VEGF受体抑制剂靶向药物,肾癌的靶向治疗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经取代传统治疗方式,目前已成为晚期肾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和有效方案,肾癌药物治疗已进入靶向治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