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明日上海智能制造路

发布日期:2017-09-27

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提质、增效、转型”的目标。那么,上海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如何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下,走出一条上海style 的智能制造道路呢?


上海要有自己的智能制造定义和任务,不能人云亦云

一谈起智能制造,人们很容易就想到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物联网和“AMP2.0”( 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中国对工业4.0 的热情之高在全世界是少有的。我们一直关注西门子做什么,SAP 做什么,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做什么,缺很少深入思考为什么它们会提出“工业4.0”、“AMP2.0”?要知道,任何一种制造方式都只是手段而已。中国的国情不一样,不能顺着美国、德国喊口号。要充分认识到以上是它们“确保德国(美国)制造业”未来的战略,而非适合于所有国家;在吸取它们为客户及相关利益方带来价值增值的先进模式和工业基础上,结合中国制造业发展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线路图。


上海制造转型升级需要开放协同

一是要有协同的理念。对以工业4.0 为代表的未来制造,我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工业4.0 很重要的目的是实现跨企业、跨领域、跨地域的组织和调动生产,但是我们受现有的条块分割、部门壁垒的影响,部门之间分钱分物分项目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与工业4.0 所蕴含的“协同”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二是既要有高大上的制造装备,也要有小而美的产品体系。纵观上海很多区县正在部署的先进制造项目,基本上少不了机器人、3D 打印、数控机床等大型装备制造。且不说这些布局的经济效益什么时候才能显现,高端装备生产的自主化也要有基础零部件作为支撑。德国的隐形冠军小企业对德国制造品质的背书、深圳华强北的电子零部件市场对大量初创企业和创客的孵育,都是很好的例子。所以,当前上海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还得从工业强基做起,抓好一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础工艺。

三是上海智能制造布局应优先“抓基础、抓平台、抓集成、抓标准、抓辐射”。抓基础,即上海要重点关注“根技术”,那些对一项技术或者一个行业有长远重大影响的技术,比如windows 操作系统、IOS、Hadoop、PLC 等,就像植物的“根”一样,在这项技术上面会衍生、带动一批技术和行业创新发展。抓平台,则是要做大做强一批开源可共享的工业软硬件平台,例如开源硬件Arduino,让“创客”群体的兴起有了可能;开源项目RepRap 和Fab@Home,使3D 打印机在十年间出现在个人桌面上。抓集成,则是在上海未来重点布局的机器人、航天航空、轨交、集成电路等高端装备上培育总体集成能力和制造业服务能力。抓标准,上海要抓住国家工信部提出建设中国智能制造综合标准体系的机遇,积极承担或参与标准制定,以及加强实验验证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抓辐射,上海要在智能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上发挥对长三角区域的引领辐射作用,增强对产业链的投资带动效应。

当今,上海的“互联网+”产业红红火火。但主要集中在消费流通领域,更多的是商业模式创新,少有生产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我们希望,未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上海能够率先加强对制造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诚意和能力,让完善的工业结构促使经济发展真正地拥抱“互联网+”!